7月11日,72歲的劉革新又迎來一個高光時刻。
(相關資料圖)
旗下科倫博泰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60.6港元/股,首日上漲3.14%,最新市值近135億港元,超過今年1月科倫博泰IPO前完成B輪融資的100億元估值。
回顧這位醫療行業老兵的創業,在2010年實現人生中第一個IPO,時年60;到目前為止,已完成三個IPO的上市。40年創業,這位已70出頭的創業家碩果累累。
2022年,憑借95億人民幣的個人財富,劉革新再次登榜《某全球富豪榜》,與去年相比名次上升了200余名。
武漢籍創業家,72歲實現第三個IPO
雖然創業基地是在成都,但劉革新卻是湖北黃陂人氏。早年間,這位醫療大佬在國營藥企上班,直到1992年追隨時代浪潮辭職下海,進入到當時的四川奇力制藥,成為一名職業經理人。
但僅4年時間,劉革新又毅然辭職,創辦了科倫制藥。1996年,靠著東拼西湊的100萬資金以及租來的設備、廠房,科倫藥業的前身四川科倫大藥廠開始運營。1999年,科倫藥廠進行GMP異地擴建,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輸液生產基地。
從1996年到2010年,經過14年時間,劉革新終于將科倫藥業帶向資本舞臺,獲得“輸液大王”稱號。截至目前,科倫藥業市值仍高居400億元之上。
但高光中,科倫藥業也面臨質疑。2012年在“限抗令”之下,“輸液大王”業務陷入瓶頸。反映在股價上,由劉革新創辦的科倫藥業經歷了股價十年不漲的尷尬,以及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和長達十年“增收不增利”的現狀。
數據顯示,科倫藥業的負債總額從2011年的25.34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72.30億元,資產負債率也從24.21%攀升至2021年的56.21%,至2022年,這一數據仍然高于50%。因此,轉型成了唯一的出路,沿著科倫藥業的產業鏈,劉革新將目標放在了醫藥中間體上。
不過,從“輸液大王”到全球抗生素中間體供應商,這一轉型并不容易,劉革新公開承認“川寧之戰”是他遇到的最大困難。
如今回過頭來看,二次創業的各種艱辛歷程,恐怕只有劉革新自己知道。上市前,川寧生物2019年至2022年6月實現營收28.48億元、33.65億元、30.54億元和18.55億元。上市后,到2022年底,川寧生物實現營收38.21 億元,同比增長 18.21%。
憑借川寧生物的上市,劉革新成為國內罕有的同時掌舵兩家百億A股上市公司的企業家之一。半年時間過去,劉革新再次敲鐘,這位72歲的醫療大佬迎來人生中第三個IPO。
與默沙東達成合作
隨著科倫博泰的上市,劉革新實現第三個IPO。
招股書顯示,由于研發投入,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科倫博泰收入僅有3232.2萬元及6.24億元。相應的,研發活動的成本及開支分別為7.48億元及6.96億元,超過14億元。
不過,作為ADC開發商,3年前科倫博泰與跨國制藥企業默沙東達成合作,打開了科倫博泰另一道門。由于與默沙東簽訂118億美元的合作,科倫博泰創下了創新藥“出?!钡闹袊o錄。
根據披露,2022年12月22日,科倫博泰與默沙東簽署了獨家許可與合作協議,科倫博泰將其管線中七種不同在研臨床前ADC候選藥物,以全球獨占許可或獨占許可選擇權形式,授予默沙東在全球范圍內、或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以外地區進行研究、開發、生產制造與商業化,涉及9款創新藥物。
近年來,隨著市場的變化,國內ADC產品迎來了行業發展,經歷了從“仿”到“創”的漫長過程。新一代HER2靶向的ADC,如恒瑞的SHR-A1811、科倫藥業的A166、百奧泰的BAT8010等陸續上線。其中,恒瑞的SHR-A1811,已有3個適應證被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納入突破性療法認定。
5月11日,科倫藥業公告稱,科倫博泰關于注射用A166(HER2-ADC)上市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除此之外,上述公司又利用各自ADC平臺推出Trop2、Nectin-4、Claudin18.2等新靶點產品。
有市場人士表示,ADC研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事抗體、小分子、連接子設計、生產工藝開發、轉化醫學、臨床前及臨床研究等各領域的科學家共同參與。而過去十多年來,大量科學家回國為ADC研發預備了各式人才,且在數量上有一定富余。他們可以就ADC的不同設計理念和技術工藝路線,展開大量嘗試,為少數產品最終的脫穎而出鋪設了道路。
同時,在合適培育條件下,ADC平臺走出了差異化特色:比如,科倫博泰的產品在改進連接子與抗體偶聯技術后,取得了不錯的療效及安全性數據。
在科倫博泰成功上市港交所后,市值也達到135億港元。IPO前,科倫博泰由科倫藥業持股59.75%,默沙東為第二大股東,持股6.95%。IDG資本、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寧波道奕持股、科信倫達%等均有持股。
72歲,坐擁三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700億元。接下來,解決了上市、融資問題后,如何做好ADC開發平臺,則是這位創業老兵要解決的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