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聯儲公布6月議息會議紀要,外圍偏空因素暫時落地,市場提前消化美聯儲7月加息25個基點的不利影響。在外圍宏觀情緒有所緩和的背景下,厄爾尼諾卷土重來,高溫少雨誘發產膠國減產預期。同時,最近公布的6月國內重卡銷量數據好于預期,乘用車預報數據也偏樂觀,疊加國內橡膠社會庫存出現拐點,滬膠期貨庫存連續3 個月回落。在偏多因素的支撐下,近日滬膠期貨 2309合約呈現大幅拉升走勢,期價最高回升至12565元/噸,創今年3月中旬以來新高。
【資料圖】
市場運行邏輯開始由供需結構主導
近一年來,歐美央行持續加息帶來的高利率環境不斷侵蝕西方經濟體,使其經濟衰退程度不斷加深。此前,美聯儲對加息節奏的核心參考依據主要來自就業率與通脹水平,持續衰退的經濟環境開始動搖美國樂觀的就業市場。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最新非農數據顯示,6月該國季調后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0.9萬人,為2020年12月以來最小增幅,低于預期的22.5萬人,逆轉7月6日“小非農”數據帶來的強就業預期。數據發布后,2年期美債利率隨即回落,美元指數也顯著回調。
與此同時,美聯儲預計6月美國通脹水平有望下滑至3.1%,核心通脹維持在5%左右。美國就業情況不佳與通脹壓力回落令美聯儲繼續加息的意愿下降,加息節奏也將放緩。美聯儲公布的6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多數美聯儲與會官員傾向于6月暫停加息后,在7月與9月各加息25個基點是比較適宜的舉措,因為這樣做將讓其有更多時間評估實現美聯儲最大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的經濟進展。
筆者認為,隨著下半年美聯儲加息節奏和幅度明顯放緩,外圍宏觀面偏空因素將逐漸減弱,金融市場風險偏好也將趨于回暖。
產膠國減產預期升溫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評估報告顯示,全球結束了為期3年的拉尼娜現象,并在今年5月開始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溫度變暖有關,平均2年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12個月。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太平洋周邊地區的洋流和氣流,進而給各地天氣帶來變化,干旱少雨的地區可能發生洪澇,而某些多雨的地區可能出現干旱。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這是因為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和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造成了雙重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通常在它出現后一年內顯現出來,所以本次厄爾尼諾現象對氣溫的影響可能在2024年最明顯。市場預計,2023—2027年,至少有一年會打破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這個概率達到98%。
眾所周知,全球90%以上的橡膠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于東南亞地區,而該區域的主要氣候分別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前者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后者的氣候特征則是終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隨著厄爾尼諾現象逐漸加重,東南亞地區或出現高溫干旱氣候,而橡膠樹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熱帶雨林樹種,雖然喜歡在高溫的環境下生長,但卻容易因為干旱而出現蓄水量不足問題,導致缺乏割膠的條件,從而出現產膠量明顯下滑的特征。如果干旱時間太長,甚至可能會發生橡膠樹落葉或枯死的現象。
今年以來,我國云南和海南天膠產區就相繼遭遇旱情因素擾動,導致往年在5月中旬左右開割的時間點被延后一個月,直到7月初國內產區新膠的釋放量依然偏少。東南亞天膠主產國——泰國、老撾、緬甸、越南等也受到旱情因素困擾,出現產膠量下滑的景象。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5月成員國天膠產量大幅增加至83.47萬噸,雖然環比增加9.82萬噸,但同比小幅下降1.31萬噸。其中,5月泰國產膠量達31.16萬噸,同比下滑2.24萬噸;印尼產膠量達24.16萬噸,同比增加0.42萬噸;馬來西亞產膠量達2.5萬噸,同比下滑0.3萬噸;越南產膠量達8萬噸,同比下滑1萬噸;中國產膠量達6.4萬噸,同比下滑1.57萬噸。
由此不難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引發東南亞地區高溫干旱確實對主產國橡膠產量造成了影響。目前來看,今年東南亞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非常大,我國云南地區不僅會受到干旱的影響,老撾、緬甸、泰國等也會出現持續干旱氣候,這將給橡膠原料供給帶來偏緊預期,從而對橡膠價格帶來利多支撐。從全年角度來看,今年全球天膠產量將達到1469.3萬噸,消費量將達到1473.8萬噸,供需或出現4.5萬噸的缺口,天膠整體維持供需緊平衡狀態。
國內車市表現偏樂觀
國內天膠主要用于輪胎生產,而輪胎需求強弱取決于終端車市的景氣度。今年上半年,國內物流業維持積極向好發展勢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6月我國物流業景氣平均指數為51.22%,較去年同期的49.37%小幅回升1.85個百分點。隨著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到正常軌道,物流運行有望同步改善,上半年社會物流總額或實現同比增長4.5%。受此影響,上半年促消費政策陸續出臺,疊加五一假期的各類營銷活動等綜合因素影響,國內車市整體表現偏樂觀。中汽協根據重點企業周報數據推算,6月我國汽車銷量約為250.58萬輛,環比增長5.22%,同比增長0.14%。預計上半年我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312.27萬輛,同比增長8.84%,顯示出我國汽車市場持續復蘇和穩定增長的趨勢。
與此同時,上半年以來,國內重卡市場改善趨勢出現波動。據統計,6月我國重卡市場約銷售7.2萬輛,環比下滑7%,比上年同期的5.5萬輛增長31%,凈增加約1.7萬輛,這是今年重卡市場繼2月以來的第5個月同比增長。1—6月重卡市場累計銷售47.4萬輛,同比上漲25%,同比累計增速擴大1個百分點。展望三季度、四季度,隨著“金九銀十”消費旺季到來,重卡行業有望走出最低谷,迎來銷量環比溫和上漲,即便不能用“金九銀十”來形容,至少也會是下半年市場需求和產銷的一個“小抬頭”。
輪胎行業景氣度回升
隨著國內經濟穩步向好發展,內需增長帶動國內車市消費回暖,從而拉動輪胎行業景氣度回升并促使輪胎產量增長。數據顯示,5月我國橡膠輪胎外胎產量當期值約為8532.4萬條,較上年同期的7023.3萬條產量增長約21.49%,較2021年5月的7787.5萬條產量仍是有所增長。1—5月我國橡膠輪胎外胎產量累計約為38840.4萬條,較上一年同比增長約為13.94%。預計2023年我國輪胎產量約6.87億條,增長3%。其中,子午胎產量約6.54億條,增長3%(全鋼子午胎產量約1.33億條,增長7.2%;半鋼子午胎產量約5.21億條,增長2%);斜交胎產量0.33億條,增長3.1%。輪胎銷售收入和盈利情況可能會有顯著提升,產業集中度也會進一步提高。
輪胎行業開工率方面,受下游車市需求好轉的帶動,輪胎行業開工率回升至往年平均水平。截至7月7日當周,山東地區輪胎企業全鋼胎開工負荷為63.10%,同比小幅增加5.40個百分點。國內輪胎企業半鋼胎開工負荷為71.10%,同比大幅回升7.70個百分點。
我國天膠進口依存度高達80%,是國內天膠供應的主要構成部分。今年以來,我國進口天膠量維持穩步增加態勢。據統計,5月我國進口天膠共計47.28萬噸,環比下降16.92%,同比上漲39.96%。1—5月我國進口天膠共計276.71萬噸,同比去年同期增加20.38%。由于海外需求恢復緩慢,出口壓力向中國市場轉移,導致我國天膠進口依然處于同期高位水平。受此影響,截至6月30日當周,青島地區天膠一般貿易庫16家樣本庫存為68.74萬噸,較上周減少1.54萬噸,降幅2.19%。天膠青島保稅區區內17家樣本庫存為20.18萬噸,較上期減少0.06萬噸,降幅0.30%。二者庫存合計達88.92萬噸,周環比小幅減少1.6萬噸,較年初大幅增加56.38%。當前青島保稅區庫存雖處于高位水平,但庫存拐點開始出現,未來存在去化可能。此外,滬膠期貨庫存因新膠產量釋放不足、全乳膠標準倉單偏少等原因,已經連續3個月呈現庫存去化狀態。
總體來看,在外圍宏觀情緒逐漸企穩的背景下,膠價運行邏輯開始由供需結構主導,隨著近期厄爾尼諾現象逐漸發酵,高溫少雨誘發產膠國減產預期。同時,最近公布的6月國內重卡銷量數據好于預期,乘用車預報數據也偏樂觀。在偏多因素支撐下,預計短期滬膠期貨2309合約料維持震蕩偏強走勢,但中期上漲基礎并不牢固,還需關注資金面的有效配合。(作者單位:寶城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